共和國十大元帥(展現十大元帥傳奇的人生經歷和輝煌的戰鬥生涯)(dvd2片裝)





軟體簡介:



共和國十大元帥(展現十大元帥傳奇的人生經歷和輝煌的戰鬥生涯)(dvd2片裝)




朱德(1886--1976)
字玉階。四川省儀隴縣人。一九0九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
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
一九二二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五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
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
第九軍副軍長。一九二八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
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參加了
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
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
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
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
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彭德懷
原名彭德華。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一六年入湘軍。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
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領導
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
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
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員),中共北方局書
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
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
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
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政
治局委員。


劉伯承(1892--1986)
四川省開縣人。一九一二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一九一四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
命黨。在護國、護法戰爭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一九二七年參加領導南
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長。後留學蘇聯。一九三0年回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
委員會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軍大學副
校長,中央援西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南京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
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
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
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
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林彪(1906--1971)
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黃岡縣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考入黃埔
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連長。參加了南
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營長、團長,第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軍長,
紅一軍團軍團長,紅軍大學校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
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衩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
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第九
屆中央副主席。


賀龍(1896--1969)
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省桑植縣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曾任縣
討袁護國民軍總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
川軍師長。一九二六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一九
二七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書記,紅二軍團總
指揮兼紅二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兼紅二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紅二、
六軍團總指揮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湘鄂川黔軍區司令員,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參
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師長,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陝甘寧
晉綏聯防軍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兼晉綏野戰軍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西北軍
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
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
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
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陳毅(1901--1972)
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一年回國。一九二三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在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參加領
導湘南起義。
土革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二師黨代表、師長,
紅四軍軍委書記、軍政治部主任,紅六軍、紅三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紅二十
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西方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領導
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代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
治委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
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
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
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


羅榮桓(1902--1963)
湖南省衡山(今衡東)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
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
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紅四軍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
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
主任,紅軍大學一科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一一五師
代師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
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主任兼總幹部管理部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
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務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徐向前(1901--1991)
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省五台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在國民軍第二軍第六混成
旅任教導營教官、參謀、團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任隊長,同年加入中國
共產黨。廣州起義中任工人赤衛隊第十六聯隊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團黨代表、師參謀長、師長,中國工農紅軍第
三十一師副師長,紅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紅軍右路軍總指揮、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
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第十八兵
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
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
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聶榮臻(1899--1992)
四川省江津縣人。一九一九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赴蘇聯學習。一九二五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一九二七年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同年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科學小組組長,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葉劍英(1897--1986)
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一九一七年入雲南講武堂。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一九二六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一九二八年赴莫斯科學習。一九三0年回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和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福建軍區司令員,軍委四局局長,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參謀長,後在南京、漢口、長沙、桂林、重慶等地做統一戰線工作。一九四一年任中央軍委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北平市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廣東軍區司令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訓練總監部代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中共中內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國防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